由拍賣行到保育,走在時間線上的另一種藝術實踐:專訪李安琪
最近翻開不少報紙傳媒,在財經版也好還是生活副刊也好,也可會發現位於荃灣的南豐紗廠將會進行活化的消息。這一所在08年「停機」的紗廠,將會於2018年再次「開機」。當然,紗廠將會主要以紡織藝術(Textile Art) 為主的設計平台及藝術空間,南豐六廠總監李安琪(Angelika Li),她的介入可算著力不少。由蘇富比藝術空間策劃總監轉到南豐六廠的總監,從她過往的的經歷中,或可看到她能為這個藝術空間帶來什麼動力。 故事從Museum of English Rural Life開始 正如M+一樣,當實質的空間未成立之前,事前還需要醞釀不少的藝術事件不停發生,由不少的學術論壇、藝術教育,到不同形式的展覽等,才能鋪陳到日後的發展路上,成為空間的中流砥柱與定位。繼日本藝術組合Chim↑Pom,繼後便有藝術家駐留計劃,邀請到柏林的藝術家,年底亦會邀請本地的資深藝術家梁志和做展覽。譜出這些定音的前設事件,多少還要提到李安琪。那天的訪問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她很懂得將一些「舊」的東西以一些「新」的手法呈現及繼承,很多過去的經歷都記憶猶新。誠然,從過往不同的機構環境工作,她總離不開托二字,亦與她的歷史感視野不無關係。Angelika憶述當年第一份跟藝術有關的工作,便是她在雷丁大學 (University of Reading)修讀藝術及建築史(history of art and architecture)時,在Museum of English Rural Life中當導賞員,館內展示了英國早期的農業產品,而最令李安琪著迷的,便是館內對工作服(smocks)的研究,衍生出一所成功的藝術機構中背後必須有的獨特性與展示方式,還有市民認為藝術就是生活一部分的態度。 繼後在中文大學讀碩士期間,03至04年再到麻省理工學院的MIT List Visual Arts Center 實習,李安琪提到剛在今年身故的總監Jane Farver的領導能力,以及對員工、藝術家的尊重跟前瞻性,「當年還未熱烈討論什麼中國熱的時候,她便邀請蔡國強做展覽。她認為不能只做美國本土的藝術家,還需吸納不同地方的藝術。」,當年製作公共藝術作品Ring Stone時需由福建泉州運送巨石,涉及不少組織協調,Angelika正正在這些過程中累積經驗,從不同單位、理念中整合、管理與實踐。 她談到當地對公共藝術的理念與體制,「他們先找到哪一些是用家,誰住到哪大廈或區裡,然後透過不同單位的會議,綜合出集體的意見,大眾需要什麼藝術,環境需怎樣應用,能得出什麼經驗。」,藝術怎樣放置到受眾之中,大眾的想法實際佔了很重要的位置,當然亦包含了資源、保育等後繼的議題。 回港以後,她就在 M+ 裡策展團隊裡當實習,專門研究香港視覺藝術範疇中的生態,也在09-10年間為M+ 公眾參與活動中工作,當中不乏需要接觸大眾的機會,同樣要面對一些非藝術範疇的團體與人士,如何展述M+的理念。繼後認識到張頌仁先生,李安琪以「百科全書」來形容張先生,然後便由一個剛起步的文化機構,轉職至專門中國當代藝術的私人畫廊工作,當中負責了不少的市場開托的工作,重新灌注了不少策略性及發展路向的部署,既換了品牌形象,亦吸納了不少新的收藏家留意這畫廊。然而,對她其中一項較為顯著的轉變,就是從私人的商業畫廊中再轉到國際的藝術拍賣的機構,在蘇富比藝術空間當策劃總監,當年她奇怪為何拍賣的機構會看上她,其原因在於她開托的能力上,以畫廊的脈絡營運私人藝術展銷,並開托亞洲的藝術市場。如果用一種較為二元的概念來概括她在蘇富比的工作,就是她很懂得結合新與舊、高尚與大眾。在她任職期間,其中一些最為大眾熟識的展覽便是「老夫子手稿展」,既不失大眾的喜好與記憶,也不失在普及文化中找尋箇中的藝術性。另一方面,就如文學中的張愛玲得到世人共知,多少也有賴夏志清的提名。李安琪提到當其中一個關於趙春翔的展銷會,趙春翔是近代中國水墨史中不可或缺的人物,結合了中西畫藝的兒鋒,可惜隨時代及收藏家老去,他漸漸沒落於藝術史中,然而,李安琪處理這次展覽時,除了學術的討論外,還找到香港當代作曲家許敖山為趙春翔的作品創作新曲。為作品及展覽融入了不少「新」的元素,令趙春翔的作品重新展現到較為年輕的觀眾群前,重新浮出地表。 結語 文化與藝術,對許多國家來說就如空氣般存在,是大眾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規劃政策的一部分,而回望香港,文化活動從來不絕,但對普羅來說,這些事物往往都是遙不可及的身外物。一些詞彙「傳統」、「歷史」等,實際把一些事物標籤化,將一些文化與藝術抽離大家一起與時並進的時間鏈外,然而,要怎樣把「傳統」、「歷史」放回「正軌」,成為一種活的傳統、活的文化,Angelika 自有她一套想法。她很懂得作出一種較為全面的部署,既不失本土元素及充滿歷史感的視野,融入一些新的手法呈現,運用不同的文化再現作出對話,也顧及到國際視野的層面。正如她為南豐六廠的pre-opening 找到梁志和,如李安琪所言,梁志和的創作富歷史感,其藝術言語的掌握也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也會邀請不同國家的藝術家駐場,首位駐留的柏林藝術家翰美娜(Mariana Hahn)將會留港三個月。 至於南豐的保育計劃,在一切進行中的時候似乎不太合適過早定論,但反觀在港不少的活化工程,可能只著重於建築的外表,建築翻新了,當中雖涉及到一些無可避免的改建加工,但可惜的是,內容卻變得面目全非。南豐六廠至少是近年的保育或活化工程中最保留原有內容與承接歷史的項目之一。
(原文載art plus, 11-2015, 24-25)